地 址:联系地址联系地址联系地址
电 话:020-123456789
网址:pytennis.com
邮 箱:admin@aa.com
来源:新华社 发布时间:2016-07-07
2016年7月6日,新华型运是社鲲上万输机一个值得共和国铭记的日子,也是鹏直我国航空工业历史性的一刻:我国自主研发的首款大型运输机——运-20正式在空军航空兵部队列装。
自此,国列装中国真正拥有自己的自主大飞机,我国成功跻身于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自主研制200吨级大型运输机的研制国家之列。
大鹏一日同风起,新华型运扶摇直上九万里。社鲲上万输机
运-20列装空军,鹏直标志着国家大型飞机重大科技专项和我国远程投送力量发展取得里程碑意义的国列装进展,是自主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和整体工业水平全面提升的重要标志,实现了全国人民多年的研制夙愿,对我国民经济建设、新华型运国防建设、社鲲上万输机带动国家科技进步和产业转型升级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鹏直
强国需重器,鲲鹏万里不是梦
今年6月,西安阎良航空基地。两架深灰色涂装的运-20大型运输机缓缓驶出机库。高昂的尾翼上,鲜艳的五星红旗分外夺目。一千多名航空人簇拥在他们为之奋斗三千多个日夜的“孩子”前,鼓掌、欢呼、落泪……
从2007年正式立项,2013年1月成功首飞,2014年11月在珠海航展上公开亮相,2015年转战南北试飞定型,到2016年正式列装,大型运输机“鲲鹏”走出了一条我国自主创新研发大飞机的成功之路。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2000多年前,庄子在《逍遥游》中就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幻化出神鸟“鲲鹏”。而研制出中国人自己的大型运输机,则是国人近半个世纪以来的梦想。
“中国必须要有自己的大飞机!中国广袤的国土和漫长的海岸线,决定了大型运输机在国家安全和国防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地震灾害救援、海外撤侨等紧急事态发生时,更呼唤着国家空中运输力量的投放和及时有效支援。”中航工业副总经理耿汝光说。
国家的需要就是中国航空人的使命。
2006年初,“发展大飞机”被写进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7年,作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的重大专项之一,国家宣布大型飞机重大科技专项正式立项。
“强国需重器。大飞机是我国堪称大国、强国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一定要具备自主研制能力,一定要有自己的强大航空运输能力。”接到任务之时,中国大型运输机总设计师、有着30多年飞机研制经验的唐长红就在心里下定了决心。
然而,研制大型运输机谈何容易,当时世界上只有三个国家具备研制和生产大型运输机的能力。我国可以说是从“零”起步,甚至连一张可供参考的图纸都没有。况且,作为大国重器,各国都把自己的大运像宝贝一样保护起来。靠买技术?想都别想!唯有自主研发这一条路。
国家的意志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是对中国航空工业前所未有的挑战,也是一次考验战斗力的机会。近千万个零部件、400多个关键技术难点,被分派到西安、成都、上海、沈阳、哈尔滨等全国多个科研、制造单位。他们协同作战,最终攥成一个“拳头”。
“大运的研制过程,就是采用了全国范围的大联合、大协作布局,由中航工业作为牵头单位,集成全国近千家科研、生产单位成果的创新组织管理模式。”耿汝光说。
就这样,经过三千多个日日夜夜的艰苦奋战,相继攻克了设计、制造、试验、试飞等一系列技术难关。大运向前的每一步,都不断书写历史、创造奇迹。3年发图,5年首飞,9年实现交付,创造了世界上同类飞机研制交付的新纪录。
展大国实力,担大国责任
大运具有优美的外形,宽阔、厚实的体魄,人们给大运起了一个相当可爱的名字:“胖妞”。而这正是大运的实力所在。
法国达索公司的创始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凡是看起来漂亮的飞机,就是好飞机”。这话的确有一定道理。大运具有明显的后发优势,是当前最新技术成果的融合。
2014年,运-20飞机在中国航展上公开亮相,人们就惊艳地发现,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大运都是那样身形优美,霸气外露。一位长期从事飞机研制的“老航空”不禁感慨,大运无论从静态展示,还是飞行姿态上看,都是那么漂亮,这肯定是款好飞机!
大运的“胖”,也是为研发人员津津乐道的优势。多用途大型运输机具有吨位高、机体宽、机身胖的特点。大运可在复杂地域和气象条件下执行各种装备、物资和人员长距离、快速航空运输任务。这不仅因其体格庞大,还意味着它要具有高可靠性、长寿命和复杂系统来承担多种任务的能力,更要通过应用新工艺、新技术保证其在长生命周期里具有竞争力。
在国防大学教授房兵看来,大运列装,相当于我国具备了开启战略空军大门的钥匙。
他说,战略性的远程打击和兵力投送能力,其基础平台就是大型运输机型号。现在很多国家开发的特种飞机,都是在大运平台基础上研发的。如果大型运输机能够完全实现国产化,就意味着有了一个通用平台。
“当涂着‘八一’军徽的大型运输机、战略轰炸机、战略预警机全部实现国产化后,我们就可以称之为大国空军、强国空军。”房兵说。
耿汝光表示,大运不仅是大型军用运输机,更将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民生需要,将有力支撑“一带一路”倡议;服务于军队现代化,满足从国土防御到国家利益拓展的需要;更将在抢险救灾、海外撤侨以及国际人道主义援助中承担起大国责任。
堪大任、能攻坚,大运团队铸“大运精神”
“中国航空人以航空报国为使命,就是要为国家铸利剑,扬国威,救危急。国家赋予中国航空人承接大运的历史使命,航空人以自主创新协同奋战回报国家重托。”——记者采访中,所有中国航空人都表达出这样的情感。
在经历过多型飞机研制的耿汝光和大运总设计师唐长红、总制造师何胜强的记忆里,有太多个日日夜夜,他们为某个关键技术点苦思冥想,争论或握手,都是一心为了让大运变得更好、更强。
大运团队以高度的创新能力,攻克了系列难关,让中国创造达到了世界高度。
9年来,中航工业深入研究大型复杂航空系统研发管理的规律,积极探索国外先进研发理念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工程研制管理模式,构建了全国全行业大协作的研制体系,实现了以大规模异地数字化协同、系统分级集成验证、设计工艺一体化迭代、模块化制造交付为代表的研制生产模式的转变,建立了多目标、多要素、全过程的研制管理平台,有力保障了工程快速推进的要求。
中国航空人仅用了国外同类飞机一半左右的时间成功实现首飞,创造了世界上同类飞机研制交付的新纪录。
“这辈子能参与到这样一个重要飞机型号的任务,是一辈子的宝贵财富,航空生涯值了!”记者采访中,研发人员几乎都这样说。
耿汝光已记不得有多少次为协调指挥大运项目往返于全国各地,有多少个周末都惦记着来看看大运进展;他曾经为大运首飞连续三十多天亲自驻守阎良研制现场,也曾经对它的细节和长远发展做出种种考虑。
然而,中国航空业从没开展过这么大的项目,外界以及行业内部都曾担心,大运能否攻克严峻的技术难题,甚至有怀疑的声音说,中国造的大运飞得起来吗?
耿汝光告诉记者:“尽管我们在研制过程中尽最大可能保证大运的安全可靠,但在首飞的前一年,我无数次在脑海里想象即将面对的那一天。这么大的飞机,飞起来的那一刻有太多可能的情况发生,有什么方式能事先检验它能否安全地起飞呢?”
“终于,我们决定为飞机设计了一个航空业内从未有过的试验,来让试飞员真实体验飞机的起飞和着陆。”耿汝光说。
他清晰地记得那是2013年1月25日,试飞员在完成这个特殊试验后充满信心地对大家说“飞机操纵性能很好,放心安排首飞吧!”
听到此,耿汝光沉甸甸的心情瞬间挥之而去。团队迅速商量决定:“明天,大运首飞!”
“三载征程,数万航空将士牢记使命,攻坚克难,勇攀行业新高峰;五年期盼,各路科技精英争担重任,创新超越,誓保大运遨苍穹。”
耿汝光说,大型运输机的首装交付,是形成我国战略投送能力的新起点,更是国家大飞机工程建设新阶段的新起点。中国航空人将持续发扬“大情怀、大奉献、大跨越、大协同、大运载”的大运精神,筑国之重器、挺大国脊梁,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服务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文摘自:新华社